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a级国产乱理伦片在线播放,九九热线精品视频16,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区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網站 站群 今天是:

攀枝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規劃計劃

攀枝花市“十四五”市場監管現代化規劃

來源:攀枝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發布時間:2022-05-25     選擇閱讀字號:[ ]     閱讀次數: 0

目  錄

 

第一章  編制背景

第一節  “十三五”時期市場監管主要成效

第二節  “十四五”時期面臨的發展形勢

第二章  總體思路

第一節  指導思想

第二節  基本原則

第三節  主要目標

第三章  重點任務

第一節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全面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第二節  統籌質量強市建設,全面助推經濟提質增效

第三節  建設知識產權強市,全面服務創新發展大局

第四節  完善安全監管體系,全面提升安全保障水平

第五節  用好新型監管工具,全面豐富市場監管手段

第六節  夯實市場監管基礎,全面增強市場監管能力

第七節  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全面發揮黨建引領作用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一節  加強組織領導

第二節  明確責任分工

第三節  強化要素保障

第四節  實施評估考核

 

攀枝花市“十四五”市場監管現代化規劃

 

為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融入新發展格局,統籌監管與服務、安全與發展、秩序與活力,推動市場監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根據《攀枝花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和《四川省“十四五”市場監管現代化規劃》,編制本規劃,以明確全市“十四五”市場監管總體思路、重點任務、保障措施

 

第一章  編制背景

 

一、“十三五”時期市場監管主要成效

“十三五”時期是市場監管歷經重大改革、融合突破發展的重要時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創新機制、銳意改革,在市場準入、安全監管、質量發展、市場秩序維護、知識產權保護等領域取得顯著成效,為推進“十四五”市場監管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

(一)商事制度改革持續深入,營商環境全面優化。

全面實施注冊資本認繳制、“多證合一”、實名認證、經營范圍規范、優化注銷登記、“證照分離”等改革,打造有速度、有溫度的營商環境,為市場主體發展降門檻、減負擔、增活力。大力推行登記注冊全程電子化,進駐政務中心審批事項95%實現網上辦理。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1個工作日辦結,提速63.33%。在全省率先出臺優化企業注銷登記18條措施,辦理各類市場主體注銷登記3.27萬戶。全國首創市場準入自公告預服務制度,被省政府辦公廳列入2019年省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典型做法,攀枝花市被國務院辦公廳作為2020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干成效明顯的地方予以激勵支持。“十三五”期間,全市新登記市場主體6.714萬戶,期末共有各類市場主體10.5056萬戶,較2015年末增長59.15%

(二)安全監管能級持續提升,市場安全穩定向好。

全面落實“四個最嚴”要求,不斷提升食品、藥品、特種設備、重要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級。食品安全方面推進食品安全黨政同責,合理劃分監管事權,在全省率先實行食品安全工作評議考核與目標績效考核掛鉤,承辦全省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演練,開展省際邊際協作應急演練。米易縣、東區、西區、仁和區被省政府名命為四川省食品安全示范縣,縣(區)參創比例居全省首位。“十三五”期間食品抽檢量達3.8/千人次,省級評價性抽檢合格率達99%以上,均居全省前列,連續7年未發生級別以上食品安全事故藥品安全方面,創新開展互聯網+藥學服務、含特殊藥品復方制劑互聯網+智慧監管試點工作。率先在全省開展藥品經營使用企業量化分級管理和規范化建設。全市零售藥店量化分級達100%,二級以上醫療機構藥械質量管理規范化建設達100%,全市769家醫療機構通過藥械質量管理規范化建設驗收,連續9年實現藥品安全零事故。特種設備安全方面,在西南地區率先建成首個特種設備智能化監管平臺、特種設備遠程監控中心,被原國家質檢總局列入20個特種設備信息化平臺建設項目,電梯應急救援人員到達現場平均用時比國家規定時間短近50%。建成全國首個向公眾開放的電梯安全體驗中心。深入排查治理特種設備安全隱患,“十三五”期間全市未發生重特大特種設備安全事故。產品質量安全方面,完成生產領域工業產品監督抽檢2379批次,合格率穩定在96%以上;完成流通領域商品質量抽檢1736批次。

(三)質量基礎支撐持續夯實,質量發展更加有力。

大力實施質量強市戰略,在全國率先開展質量對經濟貢獻度研究,在全省率先開展質量治理體系研究,在市州率先實行質量滿意度調查分析,推行質量安全風險隱患清單式管理,獲得中國質量獎提名獎1人,獲得四川質量獎2人;推薦“首屆天府質量獎”企業3個、個人2人;組織兩屆市政府質量獎評選,全市共4家企業獲評市政府質量獎。成功創建四川省質量強市示范城市。全國釩鈦磁鐵礦綜合利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中國材料與試驗團體標準委員會釩鈦綜合利用領域委員會相繼落戶攀枝花,填補了中國釩鈦磁鐵礦綜合利用領域標準體系空白。建成全國首個釩鈦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展覽館,成為攀枝花市做好“釩鈦”文章的“總綱”和“目錄”。“十三五”期間共主導或參與制修訂國際標準2項、國家標準19項、行業標準21項,制定省級、市級地方標準68項,制定團體標準32項。在全國率先發布康養產業地方標準31項。建成國家級標準化試點示范項目1個、省級標準化試點示范項目3個。推動有機產業發展,全市共培育有機產品認證企業(含轉換)34家、產品47個,仁和區被評為“四川省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區”,米易縣、鹽邊縣被評為“四川省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創建區”。推進計量標準建設,強化量值傳遞和溯源能力建設,60萬臺件計量器具通過在攀建立的計量標準實現量值溯源,覆蓋率達99%。建成規模8000平方米的食品藥品檢驗檢測大樓。全市共有國家級CMA資質檢驗檢測機構2家,CNAS認可實驗室2家,省級CMA資質檢驗檢測機構48家,國家釩鈦質量檢驗檢測中心檢驗檢測能力達85種產品2328個參數,金屬類檢驗檢測能力位居全國第一。

(四)知識產權強市持續實施,創新動能加速釋放。

深入貫徹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綱要,加強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動能持續釋放,先后獲批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國家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試點城市。大力提升知識產權數量、質量,“十三五”期間專利申請量11684件,發明專利擁有量2330件,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19.19件,居全省第二。全市新增注冊商標3552件,現有有效注冊商標5934件,增幅149%。建機制、搭平臺、促產業,推動知識產權轉化運用,“十三五”期間新增專利實施項目1461件,專利實施新增產值391.21億元,培育攀鋼重軌、釩氮合金、鈦白粉等一批擁有核心技術專利的拳頭產品。2020年攀枝花綜合創新指數僅次于成都,位居全省第二。深入開展“春雷”“鐵拳”等打擊侵犯知識產權違法犯罪專項行動,發布攀枝花市知識產權保護發展與保護狀況白皮書,查處知識產權案件812件。新增地理標志保護產品1個,新增鹽邊西瓜”“米易紅糖”2件地理標志商標。強化地理標志保護,“十三五”期間共培育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個,攀枝花芒果、攀枝花塊菌、米易枇杷被納入中國—歐盟地理標志合作協定第二批保護名單。

(五)綜合監管能力持續完善,市場競爭日益規范。

堅持競爭政策基礎性地位,全面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建立公平競爭審查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全市共對36225份政策措施進行了清理,增量審查涉及市場主體經濟活動的各類政策措施52份。加強執法稽查,持續開展“春雷行動”,“十三五”期間,全市立案查處案件5000余件、罰沒2800余萬元,全省排名不斷提升,基本樹立了“政府認可、社會認同、群眾贊譽”的執法品牌。持續推進放心舒心消費環境建設,“十三五”期間,全市累計建設消費維權站50個,發展ODR企業45戶;12315累計受理消費者訴求4765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422.08萬元。持續打擊傳銷和侵權假冒行為,堅持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原則,壓實電子商務平臺法定責任。以民生領域為重點加強價格監管,為經濟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六)重大機構改革持續推進,監管體制基本成型。

順利完成市場監管機構改革,以“人合為本、心合為魂、事合為要”為理念,整合厘清職能職責,科學設置內設機構,基本實現整合融合,集成效應初步顯現。深化綜合執法改革,推動執法重心下沉,提升綜合執法隊伍效能。完善市場監管制度機制和法規體系,制定法治規程圖集,全面實施權責清單管理制度,梳理建立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等7類共736項行政權力清單、流程圖。初步構建“智慧監管”“信用監管”“協同監管”的全流程全鏈條市場監管體系,形成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多部門聯合激勵懲戒制度更加成熟。“十三五”期間,基于機構改革建立完善工作制度,建立法治制度10項;開展“雙隨機、一公開”檢查6498戶,有效歸集市場主體涉企信息3萬條。

(七)全面從嚴治黨持續加強,政治生態不斷凈化。

堅決扛起從嚴治黨的主體責任,全面深化黨風廉政和反腐敗工作,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市十項規定精神,堅決懲治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以永遠在路上的執著把全面從嚴治黨引向深入。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強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增強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全面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和黨員突擊隊先鋒模范作用,開展脫貧攻堅、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創建、森林草原防滅火等志愿者服務。注重干部能力素質提升,開辦市場監管大講堂,推進干部培訓,全市市場監管系統干部政治素養、業務能力不斷提升。支持開展紀檢監察工作,推進以案促改、以案促建、以案促治,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基本形成。

二、“十四五”時期面臨的發展形勢

(一)立足民生需求看。當前,常態化疫情防控和以進口冷鏈食品為核心的“物防”形勢依然嚴峻,食品、藥品、特種設備、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等領域風險防控面臨點多、線長、面廣等特點,行政審批、監管服務等領域仍然存在企業發展痛點和群眾辦事堵點問題,與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要求、與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需求的要求仍然存在差距,對市場監管體系的成熟度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市場監管堅持民生導向,持續強化風險管控,深入實施社會共治,全面提升安全保障水平,營造放心安全的高品質消費環境,持續增強人民群眾的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

(二)立足三個圈層看。當前,我市正在加速構建三個圈層經濟地理空間,加快建設川西南滇西北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對市場監管的驅動力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市場監管立足發展定位,構建科學高效的市場監管運行規則和制度體系,以先進的市場監管理念、科學的市場監管方式、高效的市場監管體制、成熟的技術力量,全面服務做好釩鈦、陽光、清潔能源“三篇文章”,推動市場監管現代化,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三)立足事業發展看。當前,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推動生產生活方式深刻變革,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正加速形成,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正蓬勃發展,市場主體呈現主體多元化、業態混合化、線上線下一體化等新特征,對市場監管機制的適應性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市場監管主動融入到全球大市場中進行思考謀劃,創新監管理念,樹立系統思維,統籌應用智慧監管、信用監管等工具,加快形成系統集成、協同高效的新型監管治理模式。

(四)立足主要問題看。當前,市場監管工作仍然面臨諸多亟待解決的矛盾問題,主要表現在三方面。一是多重因素疊加下的安全問題,嚴峻復雜的形勢、多點露頭的態勢,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的壓力,職能交叉、邊界不清等矛盾,查堵安全漏洞成為市場監管急需解決的監管難題。二是新發展階段的服務發展問題。面對后疫情時代持續的經濟下行壓力,市場監管在助推產業轉型升級、企業紓困解難等方面雖然具備知識產權、標準、認證、品牌等系列工具抓手,但多而不精,總體缺乏實用管用、含金量高的服務措施和推動手段,如何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最大最優最強的市場監管支撐是我們必須解決的問題。三是改革后的監管能力不足問題。市場監管點多、線長、面廣,監管能力與新業態、新形勢、新要求不匹配,市場監管隊伍急需調整優化人員、專業結構,整體提高專業化、系統化監管水平。

 

第二章  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市場監管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全面落實中央、省委、市委全會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新發展格局,圍繞“大市場、大質量、大監管”一體推進市場監管體系和市場監管能力現代化,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維護市場秩序,堅守安全底線,服務高質量發展,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攀枝花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黨的領導。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意義,堅決捍衛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堅持和完善黨領導市場監管工作的體制機制,把黨的領導貫穿市場監管事業發展全方面全過程,不斷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新發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為實現市場監管現代化提供根本保證。

(二)堅持人民至上。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理念,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市場監管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聚焦群眾、企業堵點、難點、痛點問題,抓住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立足職能、加強監管、務求實效,提升人民群眾滿意度和獲得感,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需求。

(三)堅持依法監管。堅持將依法行政、依法監管作為履職準則和基本保障,厘清職能邊界、明確權責范圍、規范自由裁量,嚴格依據法定程序、權限、職責執法監管。發揮市場監管法律法規的引領性保障性作用,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推進市場監管制度化、規范化、法治化。

(四)堅持改革創新。改革創新市場監管方式方法,統籌用好標準、技術、信用等各種手段,積極應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立足新業態,應用新技術,創新監管模式和路徑,破除妨礙公平競爭的體制機制障礙,構建統一高效、橫向協同、縱向聯動、部門協調、社會共治的現代化綜合監管體系。

(五)堅持服務發展。圍繞市委“一三三三”總體發展戰略,自覺把市場監管工作放到政府全局、發展大局中謀劃推動,優化市場準入準出管理,全面規范市場秩序,著力培育壯大市場主體,統籌實現活力與秩序、安全和發展等多元目標,在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展現市場監管作為。

三、主要目標

(一)總體目標:2025年,質量基礎全面夯實,市場主體更具活力,市場安全穩定向好,知識產權服務創新驅動能力有效加強,市場監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更加明顯,基本建成全省一流、適應發展需求的現代化市場監管治理體系。

(二)重點目標:

1.建成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食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得到全面落實,群眾食品安全滿意度和保障水平全面提升,以點帶面推動市場監管安全形勢更加穩定。

2.啟動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創建工作。川西南滇西北質量高地建設取得明顯成效,質量基礎更加堅實,質量總體水平明顯提升,質量創新機制和質量安全保障體系日臻完善,形成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要求、具有攀枝花特色的質量發展模式。

3.啟動國家知識產權強市示范城市創建工作。統籌推進縣域、園區、企業、高校、科研院所試點示范,爭創國家知識產權強市示范城市,全面形成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知識產權體系和運行管理機制。

4.“國字招牌”成色更足。爭創全國康養產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推動全國釩鈦磁鐵礦綜合利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國家釩鈦制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實現更專更精更全發展,技術能力、服務能力明顯提升,實現“國內一流、省內領先”目標。

(三)主要指標:

序號

指標

2020

2025

屬性

1

實有市場主體總量(萬戶)

10.50

15.35

預期性

2

四川省天府質量獎(個)

3

4

預期性

3

天府名品(個)

5

預期性

4

首席質量官(個)

154

184

預期性

5

社會公用計量標準數量(個)

113

133

預期性

6

累計國際、國家、行業標準

42

60

預期性

7

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件)

5.46

8

預期性

8

商標有效注冊量(件)

6203

10000

預期性

9

每萬戶市場主體商標有效注冊擁有量(件)

1670

預期性

10

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金額(億元)

0.92

2

預期性

11

公眾食品安全滿意度(%

80

預期性

12

公眾藥品安全滿意度(%

75.73

80

預期性

13

千人食品檢驗量(批次/千人)

3.8

4.2

約束性

14

食品評價性抽檢合格率(%

98

98

預期性

15

萬臺特種設備死亡率

0

0.1

預期性

16

重點工業產品監督抽查合格率(%

90

92

預期性

17

制造業產品質量合格率(%

92

95

預期性

18

消費投訴按期辦結率(%

——

98.5

約束性

19

舉報按期核查率(%

——

98.5

約束性

20

一般事項雙隨機抽查比例

3

5

約束性

21

累計發展無理由退貨承諾單位(家)

——

200

預期性

 

 

第三章  重點任務

 

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全面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一)優化市場準入環境。試點商事登記確認制改革,最大程度降低市場準入門檻。推進“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推行涉企經營許可告知承諾制,全面落實直接取消審批、審批改備案、實行告知承諾、優化審批服務等審批改革措施。探索推進“一業一證”改革,實現“一證準營”、跨地互認通用。優化名稱登記管理。全面落實行政許可標準化,在許可事項、流程、服務、受理場所和監督檢查評價方面實行統一標準。實現企業等各類市場主體登記注冊和涉企經營許可事項“跨省通辦”,所有市場主體開辦實現全流程、無紙化網上辦、零費用和一日辦結。拓展電子營業執照、電子許可證件、電子合同等應用領域。到“十四五”末,實現政務服務事項網辦率100%,“最多跑一次”事項達95%以上,全程網辦事項達85%以上,承諾提速率60%以上。

(二)優化市場退出環境。建立便利、高效、有序的市場主體退出制度,推動落實企業注銷主體責任。健全強制退出機制,完善企業吊銷、注銷等規定,規范企業清算與注銷程序,優化注銷辦理流程,推廣套餐式注銷服務,促進營業執照和有關許可證同步注銷。壓減簡易注銷公告時間,深化部門間企業注銷“一網服務”,深化與稅務部門信息共享,以電子化方式傳遞清稅證明,實現注銷業務“零見面、信息共享、同步指引”。建立健全簡易注銷容錯機制,規范企業吊銷條件,簡化調查取證條件,確保市場退出高效有序。

(三)優化市場競爭環境。全面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逐步提升審查能力,嚴把審查范圍關、審查標準關、審查程序關,保障涉及市場主體經濟活動的政策措施體現公平競爭原則,預防和制止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行為,及時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政策措施。推動公平競爭審查第三方評估,健全定期評估、動態清理長效機制和督查抽查機制,強化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的剛性約束。加強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力度,建立反不正當競爭工作聯席會議機制,發揮統籌協調作用。聚焦民生領域,突出重點監管,加大對市場混淆、有獎銷售、商業詆毀、虛假宣傳、侵犯商業秘密等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監管力度,推動商業秘密保護基地建設,提高企業商業秘密自我保護意識。加強打擊傳銷綜合治理,聯合公安等部門做好網絡傳銷整治;強化聚集式傳銷整治力度,突出城鄉結合部、居民小區、學校等重點領域的監管。強化直銷企業日常監管,加強對直銷企業的行政指導,嚴查直銷企業違法違規行為,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加強價格監測與價格監管聯動,嚴厲打擊相互串通、哄抬價格、囤積居奇、價格欺詐等價格違法行為。密切關注教育、殯葬、醫療、養老等民生領域的收費熱點問題,加強民生領域收費監管,嚴厲查處投訴舉報案件,持續清理規范涉企收費,切實保障群眾價格合法權益。完善傳統媒體戶外廣告監測,規范監測線索處置,積極探索廣告產業發展新路徑、新動力,依法促進和規范公益廣告發展。引導企業、社會組織、廣告媒體等參與公益廣告宣傳。完善網絡交易市場監管部門聯席會議制度,推動網絡交易平臺落實主體責任,加強網絡交易監測,推動網絡交易跨區域執法協作,探索建立跨區域聯席會議、線索通報、證據移送、案件協查、聯合辦案以及檢驗鑒定結果互認等制度。

(四)優化市場消費環境。強化維權基礎,完善消費維權服務站點,引導線下實體店落實無理由退貨承諾、首問責任和賠償先付制度,推動小額消費糾紛案件快速處理,開展消費投訴信息公示和行政約談,推進預付卡消費部門聯動治理。加強消費市場信用建設,督促經營者自覺履行消費維權主體責任。深化拓展消費者滿意指數調查應用。探索建立消費者權益保護跨區域聯動機制,加強消費糾紛的異地投訴和處理工作。深入開展放心舒心消費環境建設,按照標準引領、示范帶動、常態推進的思路,建立政府主導、企業主體、部門協作、行業自律、社會監督的放心舒心消費環境共建體系,推廣應用放心舒心消費環境建設標準體系。發揮市消委會平臺作用,加大對違法失信行為、不良營商手法等問題的監督力度,健全公眾參與監督的激勵機制,及時發布消費提示、警示,提升消費者滿意度指數,防范群體性消費維權事件和系統性區域性風險。關注社交電商、跨境電商、直播帶貨、在線教育、網約車、共享住宿等新興消費業態和消費模式,加強消費引導,結合重要消費節點,引導消費者科學、理性、綠色消費。到“十四五”末,培育ODR(線下消費糾紛和解)企業200家,消費投訴按期辦結率達98.5%,舉報按期核查率達98.5%;“十四五”期間,12315效能評價穩定在全國50名以內。

二、統籌質量強市建設,全面助推經濟提質增效

(一)推進質量提升行動。完善大質量工作格局,用好質量工作領導小組機制,探索建立質量督查機制,優化質量考核機制,深入貫徹國家質量強國戰略部署,全面宣傳《四川省質量促進條例》,統籌推進產品質量、服務質量和工程質量,統籌推進企業、行業、產業質量提升重點項目,引導企業完善質量保障體系,提升質量水平。大力推動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建設,強化線上線下協同服務,為產業、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發展提供一站式服務,服務企業降低質量管理、技術標準、生產過程、質量控制等成本。完善質量激勵政策,宣傳推廣政府質量獎獲獎企業和個人先進質量管理經驗。啟動“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創建工作,鼓勵有條件的縣(區)創建四川省質量強市示范城市,發揮示范引領、輻射帶動作用,樹立崇尚質量、追求卓越的價值導向。廣泛開展全國“質量月”等群眾性質量活動,提高全民質量意識。   

(二)實施品牌發展戰略。立足服務“釩鈦、康養、清潔能源”三篇文章,推進品牌提升行動,著力打造質量品牌。加大品牌培育、評價、宣傳推廣和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引導企業圍繞文化、創新、信譽等品牌形成要素,提升品牌內生發展能力,引導企業爭創,支持企業爭創中國質量獎、天府質量獎、中國馳名商標、天府名品的高端質量品牌。完善區域品牌體系,發揮龍頭企業組織化、產業化優勢,推動制造業、農業、服務業等重點行業的品牌發展,健全集體商標、證明商標注冊管理制度,加強農產品商標及地理標志商標注冊和保護,做強做優“攀果”等區域品牌,提升區域品牌的影響力。深入推進商標品牌建設,鼓勵企業以注冊商標、名優產品為基礎,深化實施從自主品牌到知名品牌的名牌發展戰略,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企業品牌。有效運用市場化品牌評價機制,優化品牌發展環境,增強品牌培育能力,完善品牌培養梯隊,提高品牌附加值。推動品牌發展與知識產權保護融合,構建品牌保護體系,護航品牌發展與提升。

(三)發揮標準引領作用。貫徹落實《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聚焦優勢產業,引導扶持企業主導或參與國際、國家和行業標準制修訂,持續推進地方標準、團體標準制修訂。新創建一批國、省級標準化試點示范項目。建好全國釩鈦磁鐵礦綜合利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加強與鋼鐵、有色金屬、節能等領域標準技術委員會的對接,注重服務產業鏈上下游的有效銜接,健全釩鈦磁鐵礦綜合利用標準體系和釩鈦綜合利用領域委員會標準體系,健全標委會制度規范和標準制修訂工作機制。持續推進康養產業標準化工作,爭創全國康養產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開展康養產業國家標準預研、申報和起草。深入實施企業標準自我聲明公開、企業標準“領跑者”制度、“百千萬行動”和對標達標提升行動。鼓勵企業研制代表高水平、體現高質量、引領新需求的具有競爭力的企業標準,以標準引領質量進步。大力申報實施標準化試點示范項目,圍繞智能制造、現代農業、服務行業等特色領域培育優質項目,做好項目儲備,發揮標準化試點示范的輻射帶動作用。

(四)夯實計量支撐基礎。圍繞國家戰略資源創新開發和貿易結算、安全防護、醫療衛生、環境監測、節能減排的發展需要,加強計量標準和計量檢測能力建設,新建計量標準20項,構建科學合理、先進適用的計量體系。強化涉及人民身體健康、生命財產安全和重點民生問題的計量監管,以集貿市場計量器具、民用“三表”、出租車和加油機計價器、眼鏡制配、商品定量包裝等為重點開展監督檢查,大力推動計量惠民。強化檢定工作質量監督,保證計量技術機構數據真實可靠。創新加油站三級兩類監管模式,探索建立加油站管理規范長效機制。探索計量校準市場和校準機構建設的有效途徑,滿足市場對量值溯源和校準服務的需求。

(五)強化認證檢測能力。規范認證認可市場,加強對第三方產品、體系和服務認證機構、認證活動、獲證組織的監督管理,開展強制性產品認證監督檢查,嚴厲打擊虛假認證等違法行為,有效治理認證認可亂象。推廣應用綠色低碳認證,開展小微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提升三年行動,以攀枝花打造氫能產業示范城市為引領,推動相關產業體系認證。服務特色農業發展,開展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區創建。“十四五”期間,新增管理體系認證獲證組織20家,服務認證2家,綠色產品10個,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區1個。圍繞特色產業、區域發展,建設全市檢驗檢測機構公共服務平臺,形成公益性和經營性檢測機構分工明確、能力互補的檢驗檢測機構基本布局,引導檢驗檢測產業聚集,與地方經濟建設深度融合發展。支持攀西釩鈦檢驗檢測院提升檢測能力、拓展業務范圍、建設重點實驗室,積極適應市場化發展方向。強化檢驗檢測機構監管,在機動車、生態環境、食品、農產品、建設工程等檢驗檢測領域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嚴厲打擊檢驗檢測違法行為,維護檢查市場公平競爭環境。深入推進檢驗檢測合作,打造釩鈦、特檢、食品等領域的檢測品牌和區域檢測高地。

三、建設知識產權強市,全面服務創新發展大局

(一)提升知識產權發展質量。貫徹落實《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發布實施攀枝花市“十四五”知識產權規劃,積極爭創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強縣示范城市,爭取在我市設立攀西商標受理站。建設攀枝花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積極推動重點企業、科研機構、行業組織等融入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體系,支持參與知識產權領域交流活動,豐富和完善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積極開展知識產權金融、運營等服務,開展知識產權服務入園惠企活動。聚焦農村特色農業優勢資源,實施知識產權助力鄉村振興“富農工程”,深化知識產權服務村集體發展試點和成果運用。建立我市可轉讓許可的專利、商標等知識產權目錄,探索建立知識產權運營中心,推動建立釩鈦磁鐵礦資源綜合利用技術專利數據庫和氫能源專利數據庫。建立完善知識產權發展相關扶持政策,推動知識產權獎勵扶持政策落實。持續定期發布知識產權發展與保護狀況白皮書,不斷提高全社會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

(二)強化知識產權保護能級。用好知識產權領導小組工作制度,著力構建集司法保護、行政保護、仲裁調解、社會監督為一體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強化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探索知識產權民事、行政、刑事“三合一”審判機制,建立打擊假冒侵權等知識產權犯罪聯動機制,全面推廣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受理“雙報制”。完善侵權舉報激勵政策,落實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加快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四川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攀枝花分中心;構建知識產權基層保護網絡,建設產業聚集區、專業市場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站。完善知識產權行政執法工作機制,堅持加強常態監管和集中專項整治相結合,深入開展“劍網行動”“龍騰行動”“植物品種權執法行動”等專項執法行動,加強重點市場、重點領域、重點產品和關鍵環節知識產權侵權假冒等違法行為行政執法工作。加強對商標惡意注冊和非正常專利申請等行為的監管。完善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運行機制,拓展維權援助工作站數量,提升維權援助質量。完善仲裁、調解、行政裁決等糾紛解決機制,健全多元化知識產權糾紛解決機制。完善市、縣兩級知識產權縱向聯動機制。建立知識產權失信聯合懲戒機制,提升知識產權執法效能。

(三)促進知識產權創造應用。圍繞釩鈦、氫能等全市重點產業鏈部署培育創新鏈,形成一批關鍵核心知識產權,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知識產權領軍企業,提高規模以上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有效發明創造應用。推動專利導航,在釩鈦資源綜合利用、先進材料、清潔能源等領域培育一批運營類專利導航項目,助推打造世界級釩鈦產業基地。優化專利布局,服務重點產業開展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組織創新,引導支持產業科學發展,發展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集聚區。引導企業開展貫標認證,鼓勵企業開展通過集成創新、消化吸收再創新,加強應用知識產權對產品和技術進行創新改進。服務知識產權交易,促進高科技成果高效轉化和知識產權規范交易,鼓勵企業與科研院所、高校等聯合開展產學研協同創新,帶動優質專利加快轉化。用好科技知識產權信貸風險補償管理辦法,引導和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微科技企業的信貸投放力度。推進地理標志保護品牌經濟培育行動,爭創高質量、高效益的國家級、省級地理標志保護示范區。到“十四五”末,爭創省級知識產權試點園區1個,培育國家、省級知識產權優勢或示范企業5家,全市每萬人有效專利擁有量達22件,每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達8件,知識產權融資金額超過2億元。

四、完善安全監管體系,全面提升安全保障水平

(一)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堅持以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為統攬,夯實食品安全責任體系,落實“四個最嚴”,嚴把“五道關口”,構建“六大體系”,開展“九項行動”,全力打造“食安花城”監管品牌。夯實食品安全多方責任。堅持食品安全黨政同責,壓緊壓實屬地管理責任,完善發揮食品安全黨政同責考評機制作用。持續開展“雙安雙創”活動。落實食品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強化生產經營過程控制,推進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強化部門監管和行業主管責任,厘清監管權責邊界。推進基層食品安全網格化監管、食品安全社區共治,擴大專兼職食品安全信息員(協管員)隊伍,完善投訴舉報體系和獎勵制度,構建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格局。落實食品安全“四個最嚴”。建立企業標準公開承諾制度,加大食品安全標準宣傳貫徹和培訓力度,對食品安全標準的使用進行跟蹤評價。推動各級政府依法依規制定食品安全監管事權清單,構建市、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組成的四級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建立責任全程追溯機制、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執法協作聯動機制、執法監督制約機制,落實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制度。嚴把食品安全“五道關口”。加強農產品產地環境監管,建立和落實嚴格的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和使用管理制度,加強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管理,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推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總體合格率達到98%以上。做好糧食收購企業資格審核管理,強化對政策性糧食收儲和銷售出庫的質量監管,健全重金屬等超標糧食收購處置長效機制,嚴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糧食流入口糧市場和食品生產企業。嚴格食品生產經營許可,統籌應用風險分級管理、信用分類監管、智慧監管等多種手段,強化重點環節、重點品種、重點違法行為專項整治。完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嚴格防范區域性、系統性、行業性食品安全風險。健全“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制度,推動監督管理覆蓋率、監督檢查問題處置率、監督抽檢不合格樣品處置率、監管信息公開率達到100%構建食品安全“六大體系”。健全食品生產經營主體責任體系,食品生產企業、重點食品經營企業自查報告率達100%,抽查考核合格率達95%以上,鼓勵投保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健全食品安全監管能力體系,提高監管隊伍專業化水平,實施“互聯網+食品”監管,推進食品安全智慧化監管。健全食品安全抽檢監測體系,提高對高風險食品、低合格率食品的抽檢頻次,年均食品安全抽檢量4.2批次/千人,食品評價性抽檢合格率達98%以上。健全食品安全應急管理體系,完善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規范應急處置程序,定期組織開展食品安全應急演練。健全食品安全產業發展體系,完善食品產業發展政策,推進食品產業轉型升級,著力打造特色食品品牌。健全食品安全社會共治體系,推進食品生產企業信用分級分類管理,強化普法和科普宣傳,強化行業自律,倡導社會監督。實施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項、農藥獸藥使用減量和產地環境凈化、校園食品安全守護、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治理、食品生產小作坊提質、餐飲質量安全提升、特殊食品、優質糧食工程、進口食品國門守護“九項行動”,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

(二)加強藥械化安全監管。厘清市縣兩級藥械化監管事權,形成權責明確、銜接順暢、協作緊密的安全監管體系,統一組織管理,分級落實責任。強化監管部門與技術機構的協調聯動,強化監管支撐。嚴格藥品安全監管。建立疫苗監管質量管理體系,健全疫苗信息化追溯體系,持續加強疫苗儲存、運輸和使用環節監管,確保全過程閉環、全鏈條溫控、全流程溯源“三個保障”。建立藥品質量風險監管等級管理新模式,加強疫苗、血液制品、放射性藥品等高風險藥品監管力度,開展零售藥店全覆蓋監督檢查。全面推進落實藥品安全整治專項行動,加強藥品零售企業和使用環節的監管,督促企業嚴格落實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強化麻醉藥品、精神藥品、含麻黃堿復方制劑等特殊藥品的經營管理,加強藥品網絡銷售行為監管,強化藥品零售企業執業藥師配備。推進“藥店開辦一件事”改革,試點“民生藥事服務站”項目。定期組織開展疫苗安全風險研判,制定全市藥品安全監測工作操作手冊,完善應急處置機制。建立健全重要質量標準評價和安全評估體系,強化中藥飲片質量安全監管。嚴格醫療器械質量監管。完善醫療器械管理制度,按照《國家重點監管醫療器械目錄》《四川省重點監管醫療器械目錄》,實施醫療器械生產經營企業、使用單位風險分級分類監管,提高監管科學性、規范性、有效性。開展轄區一類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的生產質量管理規范全項目檢查,對醫療器械經營活動、使用環節的醫療器械質量加強監督檢查,督促醫療器械生產經營、使用單位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建立醫療器械高值耗材及集采品種監管清單,開展醫療器械風險隱患排查、防疫用醫療器械、無菌和植入性醫療器械質量安全專項行動,加大違法案件查辦力度。加強經營和使用醫療器械質量監管,規范互聯網銷售醫療器械行為。推進實施醫療器械唯一標識制度。助力醫療器械產業發展,加大對企業的醫療器械注冊、生產許可審批指導力度,重點培育鈦合金輪椅、義齒、金屬材料等醫療器械產業發展。嚴格化妝品監管。深入貫徹落實《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加強化妝品經營使用環節監管制度建設,全面落實化妝品注冊人備案人制度。強化化妝品備案管理和備案后監督檢查。落實化妝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加強化妝品經營監管,積極探索網絡監管,突出重點領域和重點產品,加大對兒童化妝品等高風險品種監督檢查和抽樣檢測力度,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加強安全應急管理。全力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完善市縣藥品、疫苗、醫療器械、化妝品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健全應急管理機制。加強應急藥品醫療器械技術支撐能力建設,強化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技術儲備能力,強化應對突發重特大公共衛生事件的統一指揮與協調。強化應急隊伍及應急裝備建設,加強應急能力培訓,開展常態化藥品安全應急演練,提升應急處置能力。增強輿情監測、處置能力。建好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不良反應和濫用藥物監測哨點,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藥品、醫療器械不良反應/事件報告覆蓋率100%。

(三)加強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健全特種設備風險管控體系。完善特種設備安全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體系。健全生產單位、使用單位、檢驗檢測機構特種設備數據報告制度,實現特種設備安全信息全生命周期可追溯。健全行業管理部門和專業監管部門特種設備重大風險通報聯動機制,全面落實企業“雙重預防”自主辨識、自動管控、自查自改的風險防范主體責任。推進特種設備安全清單制管理提檔升級。強化特種設備隱患排查整治。扎實推進特種設備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重點開展城鎮燃氣領域特種設備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和超期未檢、電梯質量安全提升、客運索道、“黑氣瓶”整治鞏固提升等專項行動,突出危化品相關特種設備、公共聚集場所、燃氣行業、工貿行業特種設備持續開展隱患排查、集中整治。建立重大活動、重大項目特種設備安全保障工作機制,開展有針對性的隱患排查治理。全面運用“現場監督檢查APP”,構建氣瓶充裝質量追溯信息系統,建立從單一人防邁入物防、技防、人防并重的信息化監管新模式。加強和改善對涉氫設備等新型特種設備監管。加強特種設備事故預防、調查處理、統計分析與應急能力建設。完善特種設備安全保障市場化機制。完成電梯維保和檢驗檢測改革試點,加大電梯責任保險推進力度,持續擴大特種設備保險覆蓋面。推進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改革,堅持檢驗的公益屬性和檢測的市場屬性,完善檢驗供給模式,有序引入社會檢測力量,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開展自檢,激發市場活力。推進既有住宅增設電梯工作。強化智慧監管,健全特種設備動態監管平臺,優化96933電梯應急處置平臺,擴大電梯物聯網覆蓋面,提升監管工作效能和應急處置能力。“十四五”期間,力爭實現特種設備使用登記率、法定檢驗率、嚴重事故隱患整治率100% 

(四)加強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提升監管工作質效。推動企業建立產品質量安全承諾制度,督促落實產品質量出廠檢驗、自主排查和主動報告風險隱患等制度,鼓勵參加產品質量安全責任保險。落實《四川省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后監督檢查實施辦法(試行)》,規范工業產品生產許可獲證企業證后監督檢查。加強重點工業產品監管目錄相關產品的監督抽查檢查,推進燃氣具、危險化學品、農業投入品、成品油、學生兒童和老年人用品和涉及環保、消防安全等相關產品專項整治。推動企業建立主要消費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加強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智能家居、兒童用品、電子電器等重點產品質量監管。開展農村消費品質量提升行動、兒童和學生用品安全守護行動。深化“抽檢分離”模式,依據重點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目錄,實施質量分級分類監管。全力防范化解風險。加大產品質量風險檢測力度,探索建立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制度,拓寬監測信息采集渠道,推進產品質量風險預防預判,防止發生區域性、行業性產品質量安全事件。持續組織對重大工程產品、重要民生商品、新興產品、非生產許可產品和特殊人群使用產品等重點工業產品質量安全隱患排查。推動實現危化品質量安全監管全覆蓋。強化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和后處理。強對重點工業產品和消費品質量抽檢,力爭重點工業產品和消費品質量抽檢量達每萬人2批次,省級重點工業產品批次抽檢不合格發現率不超過10%。加強工業產品生產許可取證企業事中事后監管,對抽檢不合格產品企業提供質量問診服務,努力提升產品質量水平。

五、用好新型監管工具,全面豐富市場監管手段

(一)探索智慧監管。立足數字時代,圍繞省局大數據中心建設和攀枝花市智慧城市建設,探索智慧監管,用好市場監管一體化平臺、智慧網監等國家、省級平臺,持續優化完善食品安全智慧監管平臺、行政審批自公告預服務平臺、特種設備智能化監管平臺、網絡輿情監測平臺等功能,推動信息化手段在政務服務、風險洞察、決策分析等方面的應用。加強線上與線下一體化監管,配備必要的電子數據取證設備,為高效能監管執法提供技術保障。堅持安全與建設同步推進,確保重要設施、數據資源安全可控,健全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健全工作機制、推進安全基礎設施升級優化,強化安全檢查加固、加強人員宣貫培訓、落實等級保護等工作。在財政資金、專業人才方面爭取支持,保障市場監管信息化建設。加強與智慧城市建設的融合共建,優化信息資源目錄,強化數據錄入、數據共享、數據應用。

(二)推進信用監管。全面落實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關于推進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進一步提升監管效能的意見》,推進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建立企業信用風險分類指標體系,劃分信用風險低、信用風險一般、信用風險較高、信用風險高四類風險等級,作為配置監管資源參考依據,采取差異化監管措施,推動監管對違法失信者“無處不在”,對誠信守法者“無事不擾”,以公正監管促進公平競爭、優勝劣汰,提高監管的精準性和有效性。建立健全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規范嚴重違法失信名單和信用修復管理。科學運用信用監管風險分類結果,通過全省統一的監管工作平臺,促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與信用監管有效銜接,合理確定隨機抽查對象、比例、頻次,提高問題發現率。堅持雙隨機全面覆蓋,除特殊重點領域和已掌握線索的靶向性監管外,針對市場主體的行政檢查一律通過雙隨機抽查的方式進行。推進市場監管領域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實現聯合抽查常態化、全覆蓋;持續推進市場監管部門“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年度抽查比例逐步提高到5%。整合市場監管涉企信息,實現登記注冊、行政審批、生產許可、產品認證、行政處罰、消費者投訴舉報等信息“應歸盡歸”。支持多渠道公示市場主體信用信息,方便社會公眾查詢。

(三)實施多元共治。落實市場主體責任,督促市場主體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引導企業完善過程控制、安全保障、風險管控、產品追溯等制度,主動提升管理水平。規范企業信息披露,進一步加強年報公示。廣泛推行公開承諾制度,指導企業開展標準自我聲明和質量安全承諾,促進市場主體履行信用承諾。落實屬地責任,充分發揮政府總攬全局、統籌協調的領導作用,按照“分級負責、屬地管理”原則,充分發揮食品、藥品、質量等考核作用,層層傳導壓力,督促各方履行職責。結合實際探索制定支持新興行業健康發展、實施包容審慎監管措施,加大行政指導力度,切實減少對市場主體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干預。落實部門監管職責,堅持“誰審批、誰監管,誰主管、誰監管”原則,厘清市場監管、行業主管的職責邊界,特別是細化明確安全生產領域的監管責任,避免多頭重復監管,消除職責真空地帶。充分發揮市場監管領域議事協調機構作用,強化溝通協調、信息共享、聯合督辦、案件移送等工作,整合力量,形成聯動格局。推動行業自律,指導行業協會、商會健全行業自律規范、自律公約,引導行業組織參與制定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推動強化行業自我管理、自我監督、自我約束,形成行業健康規范發展的良性格局。引導第三方機構參與滿意度調查、安全風險評價、消費糾紛調解等工作,幫助發現問題、分析原因、落實整改、優化管理。鼓勵食品藥品、安全生產等領域的市場主體購買責任保險,形成風險共擔機制。強化社會監督,提高政務信息公開及時性、問題處置規范性,確保群眾的知情權。用好舉報監督,構建暢通便捷的舉報渠道,動員群眾力量廣泛參與、依法維權。鼓勵媒體輿論監督,加大正面宣傳引導和警示教育力度,曝光市場監管領域違法犯罪行為。完善新聞宣傳機制,加強官方網站和政務新媒體建設,加強對市場監管重要政策的解讀,及時回應社會關切。

六、夯實市場監管基礎,全面增強市場監管能力

(一)強化法治體系建設。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維,加強市場監管法治體系建設,全面落實依法治市部署。完善統一執法程序,嚴格落實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三項制度”,嚴格落實行政處罰法首違不罰規定以及從輕處罰、減輕處罰、不予處罰三張清單,持續完善《攀枝花市市場監管法治規程圖集》,推動法治與業務深度融合。嚴格規范行政權力,動態調整并公布行政權力清單,將行政權力逐一分解,明確行政執法權限和執法責任,確保市場監管各項工作于法有據、依法行政,自覺接受司法、社會和輿論監督。加強行政執法監督,規范自由裁量權行使,嚴格落實《市場監督管理行政執法責任制規定》,嚴格執行行政執法免責、從輕或者減輕追責規定。落實八五普法規劃部署和普法責任制,深化法律“七進”,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營造依法行政良好氛圍。嚴格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查與公平競爭審查,做好行政規范性文件的清理評估,健全風險評估制度。推動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強化與法院、公安、檢察機關在信息交換、案情通報、案件移送、案件定性等方面的會商協作。建立健全公檢機關提前介入、聯合執法的常態化機制。充分運用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信息共享平臺,實現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信息共享,違法犯罪案件信息互聯互通。完善信息共享范圍、錄入時限和責任追究制度,提高銜接工作效率。

(二)強化市場監管執法。進一步優化市場監管領域執法基礎,保持執法隊伍的獨立性、穩定性,推動執法重心下沉一線,推動縣(區)市場監管局圍繞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優化布局片區市場監管單元,確保基層監管執法力量不弱化。強化執法協同聯動,加強市級部門和市局內部單位的橫向協同,加強市局與縣(區)局所的縱向聯動,實現執法一套程序、一個標準。完善大案要案指揮、交辦、掛牌督辦和典型案例曝光等制度,創新執法技術,優化執法裝備,提升執法能力,擦亮春雷“鐵拳”等執法品牌,聚焦安全監管、疫情防控、長江禁捕、糧食購銷領域專項整治、掃黑除惡、民生消費等重點領域,更好統籌執法辦案力量集成效應,更好發揮典型案例警示震懾作用,辦出一批讓人民群眾廣泛稱道、對違法分子廣泛震懾的鐵案,打造出讓監管長出牙齒、彰顯監管為民的執法品牌。

(三)強化技術機構建設。圍繞全國釩鈦磁鐵礦綜合利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國家釩鈦制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兩張國字招牌”,集聚資源能力,完善要素配置,突破一批產品標準、檢測標準,力爭新申報立項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40個。充分掌握釩鈦資源綜合利用標準制定話語權,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緊緊圍繞攀西釩鈦檢測院爭取政策、項目、人才、資金配置,加強實驗室環境及設施設備建設配置,培育國家、省級重點實驗室,圍繞釩鈦、特色農業、清潔能源拓展檢測服務能力,擴大檢測項目范圍,力爭擴項到4500個參數,全面承接社會檢驗檢測技術服務外包,突破一批制約質量提升的檢驗檢測關鍵核心技術,研制一批推動產業轉型的關鍵技術標準,爭創檢驗檢測公共實訓基地、氫能源檢測實驗室,形成一批高質量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加強與國內權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社會組織的戰略合作交流,立足市域“內圈”、金沙江區域“中圈”、成渝貴昆“外圈”“三個圈層”拓展檢測業務,打造區域檢驗檢測高地。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爭創碳交易及能耗監測實驗室。完善科技項目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科研激勵和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力爭新申報立項國家級、省級、市級科技項目5個,提高科研能力水平。鞏固省級科普惠民共享基地成果,籌建國家級科普惠民共享基地平臺。突出檢驗檢測機構的公益性與經營性“雙重屬性”,聚焦重大特色產業、地方區域發展需求布局檢驗檢測能力,積極培育和發展檢驗檢測服務產業,提高計量、標準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發揮市場對質量服務資源配置作用。支持縣(區)技術機構高質量發展,在保障轄區市場監管工作需要基礎上,突出專、精、特、新,加快培育細分領域的專業品牌。

(四)強化基層監管力量。堅持將抓基層、打基礎作為市場監管長遠之計和固本之舉,按照標準規范、問題導向、因地制宜、以點帶面的基本原則,持續推進基層市場監管工作標準化、規范化、專業化。理順基層市場監管所管理體制,綜合考慮轄區面積、市場主體、監管力量等設立縣(區)市場監管局為主的片區監管所,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實現運行管理制度化、監管執法法治化。制定系統能力提升方案,建立能力提升清單,加強基層干部職工教育培訓,引導基層干部豐富專業知識、提升專業能力、錘煉專業作風、培育專業精神,建設專業化的基層市場監管隊伍。支持基層標準化配置基礎設施,應用信息化監管手段,使用統一的形象標識,梳理市場監管良好的標準形象。加強基層黨建引領,明確黨建標準、規范黨建制度、嚴格紀檢監督,打造具有市場監管特色的黨建工作品牌。力爭到“十四五”末,全市所有縣(區)局、所全部建成示范局(所),為攀枝花市場監管事業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五)強化人才隊伍建設。堅持黨管人才、需求導向、優化結構、統籌推進的原則,圍繞監管、執法、檢驗檢測、綜合管理等,加大復合型、專業型、高學歷、高職稱人才引進力度,不斷建設適應高質量發展需求的市場監管人才隊伍。突出政治標準,以干成之事評價干事之人,堅持事業為上、人崗相適、人事相宜,培養選拔敢于擔當、善于作為、實績突出的干部。不斷強化干部的政治素質、履職能力、規矩意識,優化干部隊伍的年齡和知識結構,逐步形成干部隊伍的梯次結構。加強教育培訓,精準把握培訓需求,精心設計培訓內容,精確選調培訓對象,精細實施培訓計劃,堅持請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綜合應用崗位練兵、脫產培訓、交流鍛煉、學術研討、線上培訓等手段,著力培養適應現代化需求的新型市場監管人才。完善市場監管人才激勵、評價、保障機制,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加大聚才引智力度,挖掘儲備一批市場監管系統內的專業人才,優選一批系統外具備較強理論水平和實踐經驗的技術人才,組建市級市場監管專家庫,充分發揮專家隊伍在市場監管工作中的技術支持和智力支撐作用。

七、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全面發揮黨建引領作用

(一)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建設政治型機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堅決把政治標準、政治要求貫穿到市場監管事業之中,堅持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鞏固黨史學習教育成果,始終把準政治方向,夯實政治根基,涵養政治生態,提高政治能力,永葆政治本色,擔負起黨和人民賦予的政治責任,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地生根。

(二)加強黨的思想建設。堅持思想建黨,推進理論強黨,建設學習型機關。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首要任務,對黨員干部進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教育,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始終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黨員干部頭腦,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使全局始終保持統一思想、凝聚強大戰斗力。聚焦新時代,強化日常評價機制、教育培訓機制、效果評價機制,創新學習陣地,激發學習熱情,全面提高黨員干部的學習能力。

(三)加強黨的組織建設。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把黨組織建設成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加強領導班子建設,深入開展主題教育,嚴格貫徹民主集中制,完善領導干部知識理論結構,以上率下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強化干部隊伍建設,選拔使用優秀年輕干部,強化干部市場監督管理,著力打造市場監管鐵軍。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常抓思想教育,常抓黨員管理,堅持和完善“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制度,定期召開民主生活會、組織生活會,推動黨的組織生活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使黨組織活動更好地融入中心工作、融入黨員需求、融入群眾關切,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四)加強作風紀律建設。深入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加強黨風廉政教育,深化黨章黨規黨紀和法律法規宣傳教育。加強機關廉政文化建設,發展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用好監督執紀的“四種形態”,強化日常監督,注重抓早抓小。深化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市十項規定。嚴格監督執紀問責,加強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制約,加強對點崗位及人員的監督,健全落實廉政風險防控機制。深入開展作風紀律教育整頓,為全面實施市委“一三三三”總體發展戰略提供堅強政治保障和紀律作風保障。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發揮規劃的戰略引領作用,堅持將黨的領導貫穿到規劃落實和市場監管全過程各方面,健全工作推進機制,強化統籌協調、部門協同、上下聯動,統籌推進規劃明確的重要任務落實。推進規劃實施信息公開,加強社會監督,為規劃實施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二、明確責任分工

推動各地各部門深刻認識推進市場監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意義,統一思想、統一步調,確保規劃提出的各項目標任務有序推進、落地落實。各級各部門要細化措施,壓實責任,明確規劃實施的時間表、路線圖和進度節點,確保按時保質完成規劃目標任務,在優化地方經濟發展環境、保障民生安全中充分展現市場監管作為。

三、強化要素保障

各級各部門要結合工作實際,加大統籌力度,保障本規劃提出的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大平臺和重大項目所需要素資源。加強規劃實施與預算管理的銜接,統籌做好市場監管計劃實施相關經費的保障,強化資金績效管理和風險防控,充分發揮審計監督作用,保障本規劃全面實施。

四、實施評估考核

建立規劃實施績效考核機制,將規劃目標任務和關鍵指標納入績效考核體系,作為目標考核重要依據。將食品藥品安全等具體指標的落實推進情況納入對各縣(區)的考核評價體系。建立責任明確、分類實施、有效監督的規劃實施制度。強化規劃實施年度監測分析、中期評估督導,加強監測分析和評估督導結果的應用。對規劃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提出修訂建議。